原标题:从十八洞村到“十本公村”(谈新农村)。最近,关于两个小山村的消息,意义明显。一是湘西花垣县石本公村。这里曾是“十八洞女子不嫁”的贫困村。近年来,依靠特色种植、乡村旅游、山泉水、苗绣等产业,村民们赚足了腰包。前不久,村里举行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会,村民们收到了沉甸甸的“大红包”。一是闽东寿宁县的“十八洞村”。因有十八间农舍,下党乡北坑山村被称为“八屋村”。村里修建了村道,改造了农舍,修建了古制茶馆、室外观景台等,让小山村成为了“旅游美食”。哪里去了他山区农村的巨大变化从何而来?回到源头。 1988年,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以《弱鸟如何先飞》为题,对闽东九县进行了调查,找出了“一些农民县棚屋人畜混居的生活方式”的根源,提出了“县要帮助农民规划县关”的精准方略,提出了“县要帮助农民规划乡村建设”的精准方略。 2013年,“扶贫目标”在石峰村首次提出。这两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,依靠精准施策、稳定带动的科学理念,产业发达、乡村美丽、农民富裕。从一点到另一点,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推动农村全面振兴,精准施策吃饭思维成为每个村庄脱贫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,强国建设活力乡村、产业乡村、美丽乡村取得新成果。党的二十届中央四中全会对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坚定推进农村全面振兴”作出部署,再次释放出“坚持把解决‘三农’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”的明确信号。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包括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、提前退休乡村建设、探索共同富裕等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关键是要精准施策。政策落到实处,必须深挖资源禀赋,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石本宫村因天然十八洞而得名。 “十八洞村”的绰号源自这十八栋农舍。村名留下了贫困的痕迹,却也蕴藏着繁荣的潜力。石本公村,山洞里储存着丰富优质的山泉水,建有现代化的瓶装饮用水工厂。 “十八村”中,农家乐是一道独特的风景,村里建着民宿、农家乐。这向我们说明,要实现乡村产业复兴,必须从自身发展水平、区位特征、特殊资源等出发,打造“特色”,寻找发展道路。延安苹果、柞水木耳、来宾S等发展蓬勃乌蔗和其他工业证明了这一事实。政策落到实处,需要找准定位,立足本地区能力,与全地区发展需求有机结合。 “十八村”从当地旅游格局出发,错位发展。巴东村依托好山好水,提供生态产品,融合农业、文化、旅游致富。这向我们说明,广大农村是多元的,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,有山清水秀的天然“氧吧”,有医疗卫生设施。理想的休闲场所是农村相对于城市的独特优势。这也是培育新产业、新业态的广阔天地。青海吃的是高原凉菜。以前蔬菜是从外面来的,现在变成了“蔬菜”多地“菜篮子”;云南培育花卉经济,依托电商和冷链物流平台,鲜花24小时可到达全国主要省会城市。电网、水网、交通网、通讯网四通八达,农村在全国统一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分工,农村的“隐藏优势”必将得到充分释放。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干活,找对路、聚力量、画大局。规划到底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复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。